非物质文化遗产:文化的表达与文化的文法
		
			时间 : 2013-09-15
			来源 : 本网原创稿
			作者 : 中国(南方)学术网
			【字体:大 中 小】
		
		
			       [摘要]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提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到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?;?,说明文化遗产?;すこ叹艘淮未?span id="ubhnwixr"    class="5ArialUnicodeMS">“有形”到“无形”的洗牌。从概念的界定上,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包括文化的表达(如艺术、音乐、文学、宗教、戏剧及像视觉、听觉、味觉所表达出来的文化的信息等)和文化的文法(如感觉、心性、历史记忆、无意识的文化认同、无意识的生活结构和集团的无意识的社会结构等)。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,文化的中心和边缘的划分要根据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而定,没有绝对的中心和边缘,也不能在非遗政策上厚此薄彼。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发展过程中,要面对文化结构的重组和运作功能的革新,这种重构在遵从民俗文化特质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选择和组合,才能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迸发新的生命力。
     [关键词]非物质文化遗产  文化的表达  文化的文法  文化重构
    本文系“中央高?;究蒲幸滴穹炎ㄏ钭式?span id="ubhnwixr"    class="5ArialUnicodeMS">”资助的阶段性成果。
    作者简介 麻国庆,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(广东广州,510275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