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同城空降服务平台官网,济南新茶嫩茶wx,全国资源群茶,全国900城市空降24小时服务

欢迎登录中国(南方)学术网 | 学术研究杂志社

罗观翠

时间 : 2013-09-08 来源 : 本网原创稿 作者 : 中国(南方)学术网 【字体: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罗观翠

研究兴趣与方向

教育背景

工作经历与担任职务

1971-1975香港明爱,小组及社区工作单位主任

1978-1979香港社会服务联会,老人服务及社区发展专业干事

1979-1982香港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,青年及社区服务主任

1982-1984香港社会服务联会,社区发展部干事

6/1984 – 9/1988香港城市大学(前香港城市理工学院),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高级讲师

9/1988 – 7/1991香港城市大学,应用社会科学系首席讲师

8/1991 – 6/1995 香港城市大学,人文及社会科学部主任

7/1995 – 5/2002 香港城市大学,社会科学学部主任

7/2007-8/2009 香港浸会大学 全人教育中心副总监

6/2002-9/2007中山大学,社会工作系主任,博导

6/2002至今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

2/2008至今 广州市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 创办人及总监

3/2009至今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创办人及总监

     香港/曾任
 

香港特别行政区社会工作训练咨询委员会委员(1993年至2002年)

香港特别行政区妇女事务委员会委员(2001年至2005年)

规划署市区重建局, 土地、安置及补偿委员会增选委员(2000年6月至2001年7月)

香港公开大学公共行政课程学术顾问小组(2000年至2002年)

学前弱能儿童家长会顾问(1986年至2000年)

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及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学院联会1996联合世界会议筹委会主席

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会长(1993年至1995年)

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属下委员会

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

协康会执行委员会主席(1986年至1990年), 委员(1984年至1985年)

香港浸会大学社工学系课程咨询委员会(1995年至1997年)

香港政府职业先修教育协调委员会委员(1993年至1999年)

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咨询委员会委员(1993年至2002年)

香港新界社团联会顾问 (2001年至2009年)

   香港/现任 

香港特区太平绅士

香港圣公会教区福利协会专业及社会福利小组委员会(1991年至今)

香港圣公会圣三一堂社会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(1994年至今)

香港小童群益会人事及训练委员会委员(1991年至今)

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会员

九龙妇女联会荣誉顾问(2000年至今)

观塘民联会名誉顾问(2001年至今)

香港单亲协会咨询委员会主席(1996年至今)

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属下委员会

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理事及执行委员会委员(1994年至今)

香港基督教励行会执行委员会委员(2006年至今)

    大陆/曾任 

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政协七、八、九届委员

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荣誉理事

上?;砉ご笱?,社会工作系客座教授

上海立信大学客座教授

中国青年政治学院,社会工作于管理系客座教授

中华女子学院客座教授

广州市妇联家庭教育研究促进会顾问

广东省妇女联合会香港特邀委员

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技巧训练教材发展委员会顾问

    大陆/现任

深圳妇联综合家庭服务中心顾问

四川汶川八一小学社工站督导

四川北川任家坪社工站顾问

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专业总督导

西南财经大学 客座教授

(项目科研、论文发表、出版教材专著等) 论文发表于出版教材专著
 

1988 “Promoting Exchanges in China”. Welfare Digest. May. Hong Kong :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.

1991 “Reflection of the theme: Ecology and Deprivation”.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Asian Pacific Regional Seminar on Social Work 1991.

1993 “The Role of NGO”. Proceedings of the Local Conference on the Role of Non-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. Hong Kong : Hong Kong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.

1994 With Chan, W T et al. “The Development of an Aptitude Test for Social Work Studies”.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Chinese Societies : Existing Patter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. Hong Kong : Working Group on Relationship with China, Asian &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.

1995 With Leung, S Y. “Value Orientation of Career Women in Hong Kong”.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: Counseling in the 21st Century. Northern California Graduate University.

1995 With Kwan, R. “Extra Marital Relationship in the 1990’s - some Hong Kong Reflections”.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: Counseling in the 21st Century. Northern California Graduate University.

1996 With Kwan, R. “Seeking Help : The Experience of Single Mothers. Some Observations in Hong Kong”. Proceedings of Joint World Congress on IFSW/IASSW. July 1996.

1996 Intergroup Relationships and 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of Chinese Youth. (unpublishd PhD Thesis). University of Hong Kong.

1997 “Women and Family Violence : Impac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Value Change”.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‘Expanding Choices for Women - Health, Work and Human Rights’ . Australia : John Curtin International Institute.

1999 With Chow, E, Li, P W and HKSKHWC. “Intergrat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: Challenges for the Professionals Serving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”.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Joint Conference AASW, IFSW, APASWE and AASWWE. Promoting Inclusion – Redressing Exclusion, the Social Work Challenge 26-29 September 1999. pp.323-329.

1999 With Fung, K K & Lee, K M. “Implementatio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y Services in the People’s Republic of China: The Case of Beijing”. Journal of Sociology & Social Welfare. Vol.26. No.3. pp.151-171.

2000「共融的见证」?!督岚榻ㄏ憬?。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出版。

2000 「地方行政与社区服务发展」?!渡缜裼肷缜⒄埂?。朱步楼主编。中国学习出版社。

2000 with Chow, E & Li, P W. A Study on the Community Care Patterns & the Networking Strategies of the Elderly Persons in Hong Kong Final Report. Publisher: Hong Kong,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.

2000与刘雪霞「单亲热线辅导义工的自我认识与成长」,《电话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 ‘99北京电话心理咨询国际研讨会论文集》,王行娟主编,中国昆伦出版社,页192-203

2000「以地区活动推动『社区共融』的成效」,《结伴同行 - 地区活动资助计划汇编 1999/2000》,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出版,页3-6

2000 与余伟锦合著,「香港政府的福利信念与医疗融资改革」,《香港社会工作学报》,第三十四期1&2,页43-55

2000 With Chow, E. “Correlates of Subjective Well-being of Chinese Elderly in Hong Kong”. The Journal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Evaluation.

2001 With Wong, P Y. Higher Education: A Re-Creation Process with case illustrations. Publisher: Hong Kong,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.

2001 「家庭观念与传媒影响」,《「建立关怀社会、凝聚家庭力量」凝聚家庭力量高峰会报告书 15/5/2001》,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出版,页80-82

2001「香港的社区照顾服务发展」,《社区转型与社区发展 - 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》,倪安和主编,中国上海现代领导杂志出版社

2002《小组工作》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

2002「家长组织的突破与前瞻」,《「家长组织新纪元」研讨会12/6-17/6/2001》,香港弱智人士家长联会出版,页80-92

2003,with Fung K K“Women and community service in Beijing--Limited support? ”,Women’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,USA,Vol.26, No.3, pp.265–276

2004, with Yu S. “The strategies used by Chinese managerial women to cope with social exclusion”Asian Women , Korea.,2004,June 30

2004,with Yu S. “Managing social exclusion The strategies used by managerial women in Guangzhou and Hong Kong ”,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,Volume47.No 4,pp.503-513,2004

2006,与曾鹏 《集体行动何以可能?--关于集体行动动力机制的文献综述》 《开放时代》 2006年1期 How is Collective Action Possible?

2007 ,与李颖奕 《居家照顾:需求导向的老年人照顾模式》 社会科学家 2007年2期 Domestic Nursing: Need Direction Mode of Attending Senior People

2007, 与刘春燕《社会性别主流化:香港推动社会性别平等的经验启示》(2007.4) 妇女研究论丛 2007年1期 Gender Mainstreaming: Hong Kong's Experience with Promoting Gender E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

2007,与刘念,《公共管理高层论坛》,《香港非营利组织社会服务延展内地研究》

2007,《中国社会工作》,《不妨组织一下社工节》

2007,《中国社会工作》,《社会企业与社会资本》

2007,《中国社会工作》,《社工、义工与廉价劳工》

2007,《中国社会工作》,《实践就是本土化》

2008,与雷杰,《华东理工大学学报》, “社会福利社会化”的陷阱——以广州老人院舍为例

2008,《人口老龄化与当代社会发展高端论坛文集》,《关于老年生活需求和服务的思考——从广东城镇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得到的启示》

2008,with Gu Jiangxia,《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》, 《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Development and Issues》

2008,与陈美招,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》,《理性选择与贫困缓解—基于国际NGO教育扶贫行为的分析》

2008,与陈美招,《社会工作(下半月理论)》 《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在INGO教育扶贫中的运用与挑战》

2008,《青年研究》,《华南农民工NGO的组织环境分析》

2008,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精神病患的服务发展》

2008,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道德与能力必须并进》

2008,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及时处理青少年的感情创伤》

2008,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到户医疗服务》

2008,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夏日炎炎,青少年何处去》

2008,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提升预防?;馐丁?/p>

2008,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灾后亟待进行社区重建》

2008,与顾江霞,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目前推行社工职业资格考试应注意的问题》

2008,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深圳的阳光》

2008,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政府应向谁购买社会工作服务》

2008,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落实“北京行动纲领”路漫漫》

2008,与顾江霞,《社会工作》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政策的短板

2008,与王军芳,《学习与实践》政府购买服务的香港经验和内地发展探讨

2008,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社会不平等与医疗体系》

2009,与顾江霞《社会工作》,《试论社会工作专业机会主义发展背景下实习生的自我赋权》

2009,与顾江霞《华东理工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《资源整合视角下的社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——以中山大学05MSW培养模式为例》

2009,与董沛兴, 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政府购买社工组织服务的一次探索》

2009,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不一样的春节》

2009,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社工》

2009,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岗位购买还是项目购买》

2009,与顾江霞, 《中国社会导刊》,《广州社工发展模式的机遇、问题与前景》

2009, ‘Social Work And Global Health Inequalities’, ’Poverty and health policy in China’,P137-143

广州开发区、广州市罗岗区居民满意度调查 2007

07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,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的战略与对策研究——基于广州、上海、香港三地的实证调查比较 2007

广州市义工激励机制课题调研,广州市社会福利服务处 2007

志愿服务团体发展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研究—以“赵广军生命热线工作室”为例,广州市团委 2007

社区精神病康复服务探索计划,广州利康家属资源中心 2007

结合"社工义工"联动模式探讨深圳市龙岗区社区青年(社工)发展,共青团深圳市龙岗区委员会 2007

探讨专业社工督导对广州社会团体服务素质的作用,广州市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协会 2008

广州市珠海区青少年需求及社工队伍建设可行性评估调研,广州市团委 2007

广州市越秀区社区“居家养老”示范模式方案,广州市越秀区民政局 2008

“广州初中生暑期活动与教育”调查分析报告,东山区综合成长发展中心,2005

东山区老年人社区照顾需求调查报告,广州市东山区民政局,2005

家庭寄养前家长培训手册,广州市社会(儿童)福利院,2005

香港非营利组织社会服务延展内地研究 2004

广州外来工家长教育提高项目 2004

广州女企业家的工作与家庭调查 2001

与陆士祯,(中国青年政治学院), 当代中国内地青少年对信息时代反应之研究。2000

与冯国坚、李剑明(中华女子学院),北京社区服务发展研究。香港城市大学资助。1999

手机版 | 归档 | 关于我们| (粤ICP备14048290号 )

主办:学术研究杂志社 
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618号广东社会科学中心B座7楼学术研究杂志社 

邮编:510635

? 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

-